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形式:词词牌:小重山翻译
半夜残烛灯光微弱,一只老鼠慢慢爬过灯架。月色微明,院内风吹竹动的剪影,模糊的映照到窗纸之上。思绪突然飘回到那年的七夕聚会上。水西亭边,当时时值傍晚,夕阳返照,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觉得今夜天公作美可观星。酣饮美酒,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女子皆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注释
檠:灯架。南楼:水西亭的南楼。酒阑:谓酒筵将尽。流萤: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的静谧画面。开篇“半夜灯残鼠上檠”即刻画出一副寂静而又略带些许生动的夜景,灯火将熄,鼠儿在檀上跳跃,营造出一种家居生活的宁静与温馨。紧接着,“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则是对室外自然景观的描绘,细风吹拂竹叶,月光若隐若现,增添了夜晚的清新和神秘感。
“梦魂偏记水西亭”表达了诗人对某个地方的深刻怀念,这里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或居住过的地方,充满了情感的寄托。"琅玕碧,花影弄蜻蜓"中,“琅玕”指的是美玉,比喻清澈见底的水;“花影”则是指月光下的花朵投射出的影子,两者交织在一起,使人联想到夏夜里的蝉蝣嬉戏,生动而富有诗意。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则描绘了一幅远望的景象。千里之外的晚霞消散,天边的云朵铺展开来,而在这宁静中,南楼上的灯火被点燃,这是夜色渐浓时分的日常生活场景。诗人捕捉了这一刻,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希望。
最后,“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则是在描绘酒宴结束后的情景。人们纷纷散去,天色已经向西倾斜,夜晚的星空清澈如同流动的水,而诗人手持团扇轻拂着飞舞的萤火虫,这里既有夜晚的宁静,也有对美好生活细微之处的捕捉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中的情感流转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