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汗流如炙輠,敝衣湿蒸尘垢涴。
施施众虱当此时,择肉甘于虎狼饿。
咀啮侵肤未云已,爬搔次骨终无那。
时时对客辄自扪,千百所除才几个。
皮毛得气强复活,爪甲流丹真暂破。
未能汤沐取一空,且以火攻令少挫。
踞炉炽炭已不暇,对灶张衣诚未过。
飘零乍若蛾赴灯,惊扰端如蚁旋磨。
欲殴百恶死焦灼,肯贷一凶生弃播。
已观细黠无所容,未放老奸终不堕。
然脐郿坞患溢世,焚宝鹿台身易货。
冢中燎入化秦尸,池上焮随迁莽坐。
彼皆势极就烟埃,况汝命轻侔涕唾。
逃藏坏絮尚欲索,埋没死灰谁复课。
熏心得祸尔莫悔,烂额收功吾可贺。
犹残众虮恨未除,自计宁能久安卧。
形式:古风翻译
秋日暑热汗水如烤车轮,破旧衣物湿透满尘垢。众多虱子此刻正忙碌,挑选肉食比虎狼更贪婪。它们啃噬皮肤不停歇,挠抓骨头始终无法摆脱。时常在客人面前摸自己,除去成千上百只,却寥寥无几。皮毛受热勉强恢复活力,指甲染红只是暂时的裂痕。无法彻底清洗,姑且用火攻略减其势。坐在炉旁炽热难耐,对着灶火穿衣也算不得过分。如同飘零的蛾扑向灯火,又像蚂蚁围绕磨盘旋转般惊扰。想消灭一切罪恶,怎肯放过一个凶徒?狡猾者无所遁形,老奸巨猾也难逃脱。然而郿坞之患充斥世间,焚烧宝库换得自身安全。陵墓中的火蔓延至秦始皇尸身,池塘边的火焰随着荒草燃烧。那些权势巅峰的人最终归于尘土,更何况你生命微薄如涕唾。即使藏身破絮仍被搜寻,死灰之中又有谁来清算罪孽。熏心作恶必招致灾祸,不必后悔,我的胜利值得庆贺。仍有众多虮虫恨意未消,我怎能长久安宁地躺下。注释
炙輠:比喻酷热。敝衣:破旧的衣服。施施:形容行动迟缓。择肉:挑选食物。汤沐:洗澡。火攻:用火烧。郿坞:古代王侯的府邸。鹿台:古代收藏财宝的地方。燎:大火。迁莽:荒草丛生之地。涕唾:眼泪和唾液,比喻微不足道。烂额:形容极度愤怒或痛苦。众虮:众多的虮子。宁能:怎能。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驱虫之苦,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人们对付蚊蝇等小虫的无奈与斗争。诗人用“秋暑汗流如炙輠”开篇,直击炎热天气下汗水如同炼狱中熔化金属般,紧接着是“敝衣湿蒸尘垢涴”,形象地描绘了汗水浸湿衣服,与尘埃交织的狼藉景象。
诗中的“施施众虱当此时”和“择肉甘于虎狼饿”则生动展示了蚊蝇等小虫对人体的侵扰,仿佛它们在选择食物上无异于饥饿的猛兽。接着,“咀啮侵肤未云已,爬搔次骨终无那”表现出人们对这些小虫的痛恨和反感,以及无从摆脱它们的困扰。
诗中还通过“时时对客辄自扪,千百所除才几个”表达了驱虫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而“皮毛得气强复活,爪甲流丹真暂破”则写出了在驱虫过程中肉体的恢复和坚韧。
随后,“未能汤沐取一空,且以火攻令少挫”表明了诗人对于完全摆脱蚊蝇困扰的无力感。而“踞炉炽炭已不暇,对灶张衣诚未过”则是对驱虫过程中忙碌而不得闲暇的写照。
通过“飘零乍若蛾赴灯,惊扰端如蚁旋磨”两个比喻,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小虫围绕人的情景,以及它们对人体的持续侵扰。紧接着,“欲殴百恶死焦灼,肯贷一凶生弃播”表达出人们对于这些小虫的强烈憎恨和希望彻底消灭它们。
诗中还有一系列对比,如“已观细黠无所容,未放老奸终不堕”,通过这类对比,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蚊蝇等小虫的深恶痛绝。而“然脐郿坞患溢世,焚宝鹿台身易货”则是用历史事件比喻现实中的困境。
最后,“冢中燎入化秦尸,池上焮随迁莽坐。彼皆势极就烟埃,况汝命轻侔涕唾”一段,通过对古代豪奢墓葬和战乱的描写,暗示现实中的小虫问题也像历史上的灾难一样,最终都会消逝无踪。诗人用“逃藏坏絮尚欲索,埋没死灰谁复课”表达了对于这些小虫最终能得到安宁的渴望。
结尾处,“熏心得祸尔莫悔,烂额收功吾可贺。犹残众虮恨未除,自计宁能久安卧”则是诗人对于驱虫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能否长期免于蚊蝇侵扰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展现了古代人民在炎热夏季中与蚊蝇等小虫斗争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这些小虫深恶痛绝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