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形式:七言律诗押[灰]韵翻译
门前小路寂静布满绿苔,每次登临此处总要流连忘返。无需多言青牛穿越函谷关的传说,白马却真实地从印度载经归来。究竟是非对错让烈火来验证,要辨别真伪就需建立高台明辨。春风似乎也厌恶这杂乱无章,吹散了往昔道教留下的尘埃。注释
门径:门前的小路。萧萧:形容冷落、寂静。绿苔:生长在潮湿处的绿色苔藓。登此:登上这里。徘徊:来回走动,留恋不去。青牛:传说中老子乘骑出关的青色牛,喻指道家思想的传播。谩说:不必多说,不必强调。函关:即函谷关,古时军事要地,相传为老子著《道德经》后西出之地。白马:指唐僧取经所骑的白马,象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印土:古代对印度的称呼。确实是非:确实地分辨是非。凭:依靠。烈焰:猛烈的火焰,比喻严酷的考验或激烈的辩论。要分真伪:需要区分真假。筑高台:建立一个高的平台,比喻提供一个公开辩论或展示的场所。春风:春天的风,常寓意新的开始或变革。也解:也会,也能。嫌:讨厌,不喜欢。狼籍:杂乱不堪的样子。道教灰:这里比喻旧的道教传统或遗迹。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和作者独自游历的氛围。"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这里的“青牛”、“白马”可能隐喻着某种精神追求或是道教的象征,其“去”与“来”暗示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信仰的追求和对虚假之物的摒弃。在这里,“烈焰”可能象征着外在的炼狱或是世间的纷扰,而“高台”则代表了精神上的净土。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一句,则显现出一种对过去迷信或错误的释然和清除。这里的“春风”象征着新的开始,“狼籍”可能是指过往的混乱与迷茫,而“道教灰”则暗示了对某种信仰的反思和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作者似乎在告别过去的迷失,向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