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形式:古风翻译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注释
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领:领会,理解。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兀傲:倔强而有锋芒。差:比较,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与客人相聚时,彼此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精神上的默契,他们对于取舍和境界的理解有着微妙的差异。一位士人长时间独自醉酒,一位夫子却终年保持清醒。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醒与醉在这里不仅是物理状态,更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中“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一句,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彼此的话语无法相互理解,但仍旧能够保持一种豁达和谐之感。这种豁达来自于对世间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体会。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此处诗人自嘲其行为如同孩子般纯真而又有些许自负,仿佛在说,只有这样简单直接的态度,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这种自嘲中包含了对世俗智慧的轻蔑,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守。
最后,“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诗人借醉酒之际传达自己的心声,对于那些同样追求精神自由的朋友们,希望他们在夜幕降临、蜡烛即将燃尽之时,仍旧能够坚持内心的光明。
这首诗通过对比醒与醉的不同状态,以及对于言语和理解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