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潨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形式:古风押[陌]韵翻译
泉水源头自高处流下,沿着石缝蜿蜒而下。泡沫纷飞,青色崖壁裂隙若现。曲折成池塘,水清见底,仿佛能看到深处。水流汇集成长溪,激荡起蛙鸣虫叫。起初水流细小,盛不满碗,渐渐变宽,如丝如帛。传说这山中有神灵,不愿被贬谪人间。它们无法带来雷电风雨,却静静吐出寒冷的碧波。因此,山前的人们得以千年灌溉稻麦。注释
泉源:泉水的源头。石脉:石头的脉络。白沫:白色的泡沫。苍崖:青色的悬崖。肝膈:这里指水底。潨泻:急流而下。蛙蝈:蛙和蝈蝈。初开:开始时水量小。渐去:水流逐渐变宽。如帛:像丝绸一样。神物:神秘的生物。谪:贬谪到人间。雷雨:雷电和雨水。滟滟:水光闪烁。遂令:于是使得。稻麦:稻谷和小麦。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溪流图景,通过对泉水流动过程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这几句诗词描绘出泉水自山巅缓缓而下的景象,水流沿着岩石的裂缝蜿蜒曲折,形成了如烟似雾的白色浪花,给人以动感。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潨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泉水汇聚成一个个弯曲的小湖,其清澈的水质如同透明的镜子,映照出心灵深处的情感。随后泉水汇合成一条长长的小溪,以迅猛的势头冲刷着蛙蝈之类的小生物。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泉水最初细小得几乎无法盛放在碗中,但随着流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宽度逐渐变得像丝绸一样宽广。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诗人提到山中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它们似乎对世间的诽谤感到厌倦,但这些神物并没有能力引发雷雨,只能发出一种低沉而清冷的声音。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最后一句表明,这些自然之物和现象最终影响了山脚下的人们,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耕耘稻谷,维持着生活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泉水流动的描写,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暗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