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14阅读数:0

宋-苏轼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

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

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

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

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

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

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形式:古风

翻译

近年来战乱频繁,渐渐觉得夫子更胜一筹。渴望拥有五亩田地,享受洒扫的清静生活。学习佛法时间尚短,听禅时深感自己不足。暂且游历山水,满足我隐居的野性。独自游历未能实现,找伴同行无人响应。我宗祖辈遗留正直,无论困厄显达皆由天定。酒糟已熟,即使洒在我脸上也叫不醒我。何必效仿燕蝠,总想争夺早晚时光。不如跟随我游历,高谈阔论如犀利的剑锋。溪边横木过河,山路蜿蜒通向山寺。幽深探索从此开始,归途月光微照。遥望功臣山,云雾缭绕的山路曲折。深夜渡过锦水,次日住宿石镜边。怀念周与李,他们能吟诵《洛生咏》。明日三位好友将至,诗律严谨如同号令。篮舆中备好纸笔,一句佳句胜过千乘车马。景色玲珑而奇特,名实相符,相得益彰。九仙山更为幽深,笑声回荡在千山万壑。空岩旁破瓮漏水,飞流洒在悬空的磬上。山前有虎踪,官吏鸣锣击鼓声声。我生来艰难,生活琐事堆积如山。山鸟野兽理解我,久处困境却无妨。笑着告诉官吏,遇见老虎我自有定数。尽管径山遥远,行装还是可以携带。惊讶王子猷,竟兴起山阴的雅兴。只待菊花盛开,我就整理行囊回家。

注释

纷华:战乱、繁华。夫子:指有学问的人。五亩宅: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洒扫:打扫,这里指田园生活。恨日浅:遗憾时间太短。问禅:询问禅理。麋鹿性:隐居的生活方式。篮舆:竹轿。蹭蹬:困顿,不得志。归榜:回家的船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一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尘世变化,感慨于时事纷扰,而自觉身处其中却能保持清醒与独立。接着,“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上的宁静。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修行佛法的渴望与不满足,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困惑。紧接着,“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则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一句,透露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和寻找知音的渴望。而“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则显示出诗人对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坚守。

随后的几行“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描绘了诗人饮酒至醉,忘却世俗纷争,而非议那些趋炎附势之徒的行为。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一段,则是诗人邀请知音共同体验自然之美,并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的几句“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表达了诗人对前代文学巨匠的怀念和景仰,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一段,则是对当时文学界的盛况和诗人自身才华的展示。

最后,“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几句,则是诗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以及对友人的期许与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