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两星南北正直著。
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
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
最上三星周鼎形,角下天门左平星。
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
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三相著如鼎形。
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
形式:古风翻译
牛角两边的星星,一南一北正相对。中间平直的道路通往天田,全是由两颗黑色的星星相连而成。另外有一颗乌星叫做进贤,在平道右边独自深邃。最上面的三颗星形成周鼎的形状,角宿之下左边是天门与平星。两两横亘在库楼之上,库楼的十颗星弯曲而明亮。楼内有五根柱子共十五颗星,三三成组如同鼎的形状。其中四颗星还有个别名叫衡,在南门楼外有两颗星横陈。注释
角:指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形状像牛角。两星:指的是在角宿两侧对称的星星。南北:表示方位,南和北。平道:这里比喻为天空中看起来像道路的部分。天田:星官名,古代天文术语,形容一片区域。黑星:通常指亮度较暗或颜色偏暗的星星。进贤:星名,特指库楼星群中的一颗星。平道右畔:指平道右侧的位置。渊然:形容该星深邃、引人注目。三星:指排列成特定形状的三颗星。周鼎:比喻星星排列形状像古代周朝的鼎。鼎形:形状像古代的鼎。天门:星官名,指特定的星象位置。左平星:位于天门左侧的平星。库楼:星官名,包含多颗星,形象地描述为一座楼。十星:指库楼星群中共有十颗主要的星。屈曲明:形容这些星星排列曲折且明亮。五柱:指库楼星群中五个特定的小星团,每个星团含三颗星,共十五星。三三相著:每三颗星紧密相连,共形成五组。四星:从十五星中特别指出的四颗星。别名衡:这四颗星除了本名外,还被称为‘衡’。南门楼:星官名,位于特定的天文位置。两星横:在南门楼外有两颗星横向排列。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希明的作品,名为《丹元子步天歌(其一)东方七宿》。诗中的内容极富想象力和神秘色彩,通过对星辰的描绘来表达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首先,“角,两星南北正直著”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天文观察的境界,其中“角”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个星宿,它在夜空中如同标尺一般,引导着人们对宇宙的思考。接着“中有平道上天田”则是通过具体的星象来描绘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图景。
诗人又特别提到了“别有一乌名进贤”,这里的“乌”应该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勺”,而“进贤”则可能是一种星宿或星辰名称,显示了诗人对天文知识的精通和深入。紧接着“最上三星周鼎形”描绘出北斗七星中最高处三颗星星形如同古代的鼎,这不仅是对星象的准确描述,更是对古代礼器的一种文化联想。
诗的后半部分,“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则更像是在描绘一幅宏伟的宇宙图景,其中“库楼”可能指的是天上的某个星宫,而“十星屈曲明”则展示了诗人对夜空中繁星点点的细腻观察。
在“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三相著如鼎形”这句中,诗人用数字来构建了一种和谐而有序的宇宙秩序,其中“五柱十五星”可能代表着天上的某一星区,而“三三相著如鼎形”则是对这种秩序的一种美学赞叹。
最后,“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一句更增加了一丝神秘感,其中“衡”作为星宿的名称,又与古代度量器具相联系,而“南门楼外两星横”则如同画家的一笔,勾勒出了宇宙画卷中最边缘的细节。
整首诗通过对星象的详尽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天文知识,更通过这些描述传递了一种深邃而又庄严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