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大乘赞十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11阅读数:0

南北朝-宝志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形式:六言诗

鉴赏

这首诗《大乘赞十首(其一)》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大师所作,以深邃的哲思和禅意,探讨了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与修行之道。

首先,诗中提到“大道常在目前”,却“虽在目前难睹”,强调了悟道的难度与挑战。接着,“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一句,提出悟道并非简单地摒弃外在的感官体验与语言表达,而是要深入理解内在的本质。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则指出言语本身蕴含着真理,不必刻意去除烦恼,因为烦恼本为空寂,只是妄情的缠绕。进一步,诗人通过“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的比喻,揭示了世间现象的相对性和无常性,提醒人们不应执着于善恶的评判。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警示修行者,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相状,便难以真正认识自我本质。接下来,“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强调了修行过程中对行为的正确认识,避免陷入因果循环的生死轮回。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描绘了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困境,如同身处黑暗之中,难以自拔。而“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则表达了悟道的平等性,不论早晚,觉悟之心皆可得证。

最后,“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指出法界的广大与众生智慧的局限,强调了修行的必要性。而“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则是对修行者最终目标的阐述,即超越自我,达到涅槃的境界,享受永恒的智慧之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修行的路径以及最终的解脱之道,体现了宝志大师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