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蛮荒谁复爱,秾秀安可适。
岂无避世士,高隐鍊精魄。
谁能从之游,路有豺虎迹。
形式:古风翻译
江面寒冷而晴朗,山上的太阳遥不可见。阳光模糊映照着高峰,斜照在陡峭的崖壁上。忽然间,云层散开,青翠的树木清晰可见。行人沐浴着孤独的阳光,飞鸟投向远方的碧空。在这荒蛮之地,谁还会欣赏,繁花似锦的地方又怎能适应。难道没有逃避尘世的人,选择高处隐居修炼精神。谁能与他们一同游历,路上却留下了豺虎的足迹。注释
江寒:江面寒冷。晴不知:晴朗得不明显。远见:远远看见。山上日:山上的太阳。朦胧:模糊不清。含:映照。高峰:高峻的山峰。峭壁:陡峭的崖壁。横云:横卧的云层。飘散:突然散开。翠树:青翠的树木。历历:清晰可见。行人:行人。孤光:孤独的阳光。飞鸟:飞翔的鸟儿。碧:碧空。蛮荒:荒蛮之地。谁复爱:谁还会欣赏。秾秀:繁花似锦。安可适:怎能适应。避世士:逃避尘世的人。高隐:高处隐居。鍊精魄:修炼精神。谁能:谁能。从之游:与他们一同游历。路有:路上有。豺虎迹:豺虎的足迹。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避世隐居的向往。首先,“江寒晴不知”和“远见山上日”两句,以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清冷而又宁静的早晨场景,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空间辽阔之感。
接着,“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险峻,山峰在朦胧的气氛中显得更加神秘和高远,而“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则描绘出一幅流动的风景画,云卷云舒,树木摇曳,生动传神。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两句中,“行人”与“飞鸟”的动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这里的“孤光”和“远碧”,不仅是景色之美,更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蛮荒谁复爱,秾秀安可适”表达了诗人对于蛮荒自然之美的独钟与赞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岂无避世士,高隐鍊精魄”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声,是在寻找那位能够理解并实践高洁隐居理想的人。
最后,“谁能从之游,路有豺虎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向往,即便是充满危险的蛮荒之地,也不妨碍诗人追求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脚步。这里的“豺虎迹”,既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整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流畅的笔法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以及对于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