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
颇奈虾䗫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形式:古风翻译
明亮的月亮从东海升起,清明的月光照亮每根毫毛。红色的琴弦刚刚停止弹奏,金色的兔子(月)正展现出它的奇特美丽。十五和初二,这时月光明亮圆满。可恨那些小虾小蟹,吞噬了我珍贵的桂枝。我喜欢明镜般的洁净,但你却在上面留下痕迹。你没有飞翔的能力,怎能远升到天涯?心中有一把锐利的刀,却无法展现清辉。为何万里的光芒,会被小小的生物欺凌?月亮回到天河中,洁白的月色渐渐淡去。日月尚且有这样的遭遇,人间的情感可想而知。注释
东海:中国东海,这里代指东方。清明:清澈,明亮。毫发:极细小的事物,这里指月光照射到的每一个角落。朱弦:红色的琴弦,代指音乐。金兔:月亮的别称,因古人认为月中有兔,故称金兔。三五与二八:农历每月的十五和初二,月相最圆或新月之时。虾䗫儿:小虾小蟹,这里象征微不足道的小事物。芳桂枝:象征珍贵的事物。尔:你,指月亮。六翮:鸟的六根大羽毛,代指飞翔的能力。天涯:极远的地方。方寸:形容人心的微小空间,这里指内心。白刃:比喻锐利的智慧或决心。清辉:明亮的光辉,这里指月亮的光芒。天汉:天河,即银河。素魄:月亮的别称,指月光皎洁。人情:人际关系,人的情感。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月食现象,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奇妙景观与世间微小事物相较之下的感慨。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开篇即以宏伟景象引入,东海的明月如同一面巨镜,映射得极为清晰,每一丝光线都可见。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接着转向细腻之处,诗人以乐器的停顿和神话中的金兔(月中有只兔,即指月亮)来形容这一刻的美妙与独特。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这里则是用数字比喻,意在表达此刻正值明月当空,光芒四射之时。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却突然转向对月蚀现象的描绘:
"颇奈虾䗫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诗人以一种幽默而不失哀婉的口吻,假设月亮被微小如虾蟆般的物体所蚀食,进而自问这如何能飞升至天际。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接着诗人又以一种对比的手法,将月亮被遮蔽的现象与其本应有的辉煌相对照,表达出一种对于世间事物不易如愿的感慨。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最终,诗人以月亮重新放光象征着自然界之美与真实,而人类的情感世界同样复杂多变。全诗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抒写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自然现象以及人情冷暖的深刻体会和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