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形式:词词牌:沁园春翻译
请将酒杯置于眼前,我今日要检查一下身体状况。长久以来我喉咙干渴,如同烧热的锅,如今却嗜睡如雷,气息急促。你说刘伶是个通达之人,醉后死去也无妨,就地埋葬。唉,对你这样的知心朋友,我竟如此无情!还要靠歌舞作媒介来消遣。算起来,这就像日常生活中怀疑酒中有毒一样。更何况,怨恨不论大小,都源于深爱,事物没有好坏,过度就成了灾难。我明确告诉你,不要停留,立即离开,我的力量还能控制你的酒杯。酒杯再次拜谢,我说走就走,但若召唤,你必须回来。注释
点检:检查。咽如焦釜:喉咙干渴如烧热的锅。刘伶:古代嗜酒之人。知己:亲密的朋友。平居鸩毒猜:日常生活中怀疑酒中有毒。过则为灾:过度就会成为灾难。肆:放纵,控制。麾之即去:挥手示意离开。招则须来:召唤时就必须回来。鉴赏
这首《沁园春·其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酒杯为对象,表达了自己戒酒的决心和对酒杯的调侃。词中,辛弃疾以“老子今朝”起笔,展现了豪放不羁的态度,随后描述了长期饮酒导致的不适,如喉咙干渴如烧锅,嗜睡且气息急促。他引用刘伶的故事,表达即使如古代通达之人,过度饮酒也不可取,甚至暗示酒杯对自己缺乏理解,缺乏知己般的关怀。
接着,辛弃疾指出酒是引发矛盾的媒介,无论是大怨还是小恨,都源于对酒的喜爱。他严肃地告诫酒杯,不要再靠近他,要立即离开,否则他会用力量控制住它。最后,酒杯似乎有所领悟,向辛弃疾行礼告别,表示在召唤时还会回来,显示出词人与酒杯之间微妙的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酒的戒心和对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辛弃疾豪放又深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