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形式:排律押[冬]韵翻译
从前我有千丈高的身躯,屹立在九仞高峰之上。我的真心如同深夜盛开的桂花,坚韧不拔如同寒冬中的松树。忽然遭遇狂风暴雨摧折,我被波涛冲击,无法自保。虽然满心遗憾,但如今只剩残躯,毫无用处。渤海深邃,长达三千里,层层泥沙难以计数。我就像一艘漂浮不定的小船,或是一根随波逐流的草梗。仙人难以寻找依托,优秀的工匠又哪里容易遇见。空有万般才能,却无人赏识,何处寻求庇护?注释
昔:从前。负:承载。千寻质:极高的身躯。九仞峰:九仞高的山峰。真心:真实的内心。晚桂:深夜开放的桂花。劲节:坚韧的节操。寒松:寒冬中的松树。风飙:狂风。摧残:破坏。空:徒然。万乘器:万般才能。先容:先接纳。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远方所托之物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面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两句,设定了一种高远的视角,从高处看待事物,这里的“千寻”和“九仞”,都是形容山势之险峻。"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则透露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然而,接下来的"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描述了外界的动荡与变幻,使得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摇摆。"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表达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哀和对过往的留恋。
接着,"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描绘了诗人面临的艰难险阻,以及内心的沉重与迷茫。"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则强化了这种无着之感和对未来方向的迷失。
最后,"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难以触及、美好事物难以遇见的哀叹。而"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则是对往昔所承载之重任和愿望,现今无人能理解与接纳的一种深沉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