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形式:词词牌:西河翻译
今日发生的事情,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遍地白骨覆盖着河流平原,何时才能结束这恨意。万里边关寂静无声,只有明月照亮芦苇丛,徒然哀伤,已经来不及了。别问江水是否有情,西风中落日映照新亭,又有多少人流泪。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哪一个是明智之举?只能看天意如何决定扶助危难。如今身处荒凉之地,难道没有人隐居在乡间。试问安定与危险由谁承担?定会有人传达圣旨催促你起身。请相信先前的书信还未传达完所有的信息。注释
今日事:当前发生的事情。如此:到这种地步。漫漫:广阔无垠。恨:怨恨,痛苦。寂无烟:寂静无声,没有烽烟。芦苇:植物,象征荒凉。谩哀痛:徒然哀伤。西风:秋季的风。新亭:古代亭子,此处可能指代某地。高卧:隐居。有诏:有皇帝的命令。言犹未:话还没有说完。鉴赏
这首宋词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象,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的深深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质问战争的责任归属,"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形象地展示了战场的凄凉与死亡的普遍。"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渲染了寂静而冷清的边塞景象,月光下的芦苇更显得孤独无助。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借景抒情,夕阳西下,新亭悲凉,暗示着人们对战乱的无奈和哀伤。诗人质疑"战和何者是良筹",表达对决策者的不满,认为拯救危难应顺应天意,而非盲目争斗。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揭示了民间的困苦和隐士的无奈,"试问安危谁寄"发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最后,"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预示着可能的朝廷召唤,暗示着诗人期待有人能挺身而出,结束战乱。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人物心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