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形式:七言律诗押[尤]韵鉴赏
这首清代通州诗丐的《绝命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性格和生活态度。首句“赋性生来本野流”揭示了诗人天生的自由不羁,像山野之流般不受拘束。接下来的“手提竹杖过通州”描绘出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手持竹杖,行走在通州街头。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这两句通过饭篮和歌板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在清晨残月下觅食,傍晚风中歌唱的生活场景,透露出他的乐观与坚韧。诗人仿佛将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歌声中,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也能以歌自娱。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沧桑感,他用双脚走遍世间,肩扛着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忧虑,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纷扰的深刻理解。
最后,“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是诗人的自我宣言,他拒绝接受嗟来之食,象征着对尊严的坚守,而村犬的吠声则象征世俗的眼光和嘲笑,诗人以此表达对那些无谓打扰的不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流浪诗丐的身份,通过个人经历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独立不屈、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