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路遇农夫耕读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首句“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农夫的形象,他轻松地牵着小黄牛,暗示了生活的宁静和自在。接着,“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细致描绘了农夫带着农具,利用休息时间阅读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耕读并重的坚持。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进一步刻画了农夫边劳作边读书的场景,显示出他的学识与劳作相结合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烘托出丰收在望的希望,也暗含了农夫对生活的满足和期待。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则以清凉的秋风和书声,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学习氛围。诗人借古贤达如朱买臣负薪读书、倪宽带经的故事,勉励年轻人效仿先贤,勤奋耕读,追求学问。
最后,“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是对年轻后辈的寄语,鼓励他们继承这种耕读的传统,脚踏实地,追求学问,实现自我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冕对传统耕读生活的赞美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