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
形式:古风翻译
我见到黄河水,历经了多少次清澈。水流疾如飞箭,人生就像漂浮的浮萍。痴迷源于根本的业力,无明是烦恼的深渊。轮回经历了多少个劫数,只因造就了迷茫的世界。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见:看见。黄河水:黄河,中国的著名河流。凡:总共,全部。清:清澈。如:像。急箭:快速的箭矢。人世:人间,世间。若:好像,如同。浮萍:水上植物,比喻生活无定。痴:痴迷,极度迷恋。属:属于。根本业:根本的业力,指长期积累的行为影响。无明:佛教术语,对事物本质无知的状态。烦恼坑:烦恼的深渊,比喻困境。轮回:佛教中指生死轮回。几许:多少。劫:佛教中的时间单位,表示很长的时间。为:为了。造:造成,导致。迷盲:迷惑,盲目。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水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凡经几度清"一句,表现了黄河水时而清澈,但又常常浑浊不堪,这正如人世间善恶难料,清浊难辨。"水流如急箭"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迅速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人世若浮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的感觉,人生在世,就像漂浮不定的小萍草,没有根基可言。
接着,诗人谈到"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这是佛教的术语,指的是由于无知和愚昧而导致的苦难。这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间迷惑和痛苦的深刻体悟。
最后,"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一句,则是对生命轮回之苦的描绘,以及这种苦难的根源——人的无明和迷惑。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循环的悲观态度,也隐含着对解脱和觉悟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黄河水为喻,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