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形式:五言律诗押[先]韵翻译
傍晚时分托腮静坐,半夜时分侧卧枕头而眠。自从离开故国,再见面时已过了一轮三百六十五天。在江南度过衰老的岁月,春天时在渭北的田野抛洒了时光。从浔阳来的时间不知早晚,明天算起已是三年的纪念日。注释
薄晚:傍晚,天色渐晚的时候。支颐:用手托住腮帮子,形容闲适或沉思的样子。中宵:半夜。枕臂眠:侧卧着将手臂当枕头睡觉。一从:自从。身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日周天:一年的时间,意指完整的三百六十五天。老度江南岁:在江南度过晚年。春抛渭北田:春天的时光在渭水北岸的田野中流逝。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市,古代江州的别称。早晚:时间的早晚,这里指不确定的时间。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情感。开篇“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两句,写出了夜深人静时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他的生活平淡而又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接着,“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表达了诗人对流年无常的感慨。一转眼间便离开了故土,再次见到太阳升起和夜晚降临,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里强烈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漂泊的主题。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在江南的日子一天天流失,而在渭北的春天,他依旧在耕作。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变化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的深刻体悟。
最后,“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则预示着诗人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三年的纪念。浔阳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事件,而“明日是三年”则指明天就是他离开某地或某个事件发生至今已满三年的日子。这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提醒,也是诗人内心对于这段时间的反思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他对时间的感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交织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