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琴瑟在我禦,经书满我几。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
顽冥非所惩,贤达何靡靡。
乾乾怀往训,敢忘惜分晷?
悠哉天地内,不知老将至。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为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杂诗三首》之二,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青山清我目”,以青山的清丽映照诗人的心灵,暗示自然之美能净化人的心灵。接着“流水静我耳”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流水的宁静不仅让耳朵得到休息,也使心灵得以平静。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琴瑟在我御,经书满我几。”诗人将自己比作弹奏琴瑟的乐师和阅读经书的学者,形象地展示了他对艺术与学问的热爱。琴瑟代表了艺术的表达,经书则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找到内心的喜悦和真理。这里的“坦道”既指实际的道路,也暗喻人生之路,而“妙理”则是指深奥的人生哲理或宇宙真理。
“顽冥非所惩,贤达何靡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固执己见和不思进取的态度的批判,同时也赞美了贤达之士的智慧与成就。通过对比顽冥与贤达,诗人强调了追求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
“乾乾怀往训,敢忘惜分晷?”诗人以“乾乾”形容自己的勤奋努力,表示时刻铭记前人的教诲,不敢忘记珍惜时间。这反映了他对自己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时间的珍视。
最后,“悠哉天地内,不知老将至。”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享受,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这句话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体验的交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