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形式:古风押[径]韵翻译
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注释
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夕景。开篇“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写出了太阳在西边山岭上缓缓下沉,群山之间已经被暮色笼罩。这两句通过对自然光线变化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进入夜晚的氛围。
接下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进一步渲染了夜幕降临后的情景。这里的“松月”指的是松树下挂着的明亮月光,而“生夜凉”则是说这月光带来了夜晚的凉意。紧接着,“风泉满清听”则是说在这样的夜晚,山间的风和泉水的声音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
第三句“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描绘了樵夫(即砍柴的人)归家的场景。他们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而远处的鸟儿开始在烟雾缭绕的地方栖息,表明夜色已深。
最后两句“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待。诗中的“之子”指的是作者期待来访的朋友,“宿来”意味着朋友可能会在夜间到达。而“孤琴”则表现了诗人独处时弹奏琴瑟以待友人的心境,通过“候萝径”表明诗人正在静静地等待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日落、夜幕降临后自然景观和声响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朋友到来的期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山间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