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
鱼乐怜清浅,禽閒憙颉行。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形式:排律押[阳]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山之中的隐逸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颜真卿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潘氏书堂的环境与氛围,以及在此处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首句“竹山招隐处”,点明了地点,竹山作为隐居之地,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接着,“潘子读书堂”则引入了人物,潘子作为读书之人,其书堂成为了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描述了书堂内书籍堆积如山,竹林排列整齐,既表现了学问的丰富,也体现了环境的整洁与和谐。接下来,“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读书人清晨沐浴露水、傍晚吟唱诗歌的生活情趣,充满了诗意与雅致。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表达了读书人坚守正道、内心愉悦,名声也因此更加显著的主题。随后,“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充满生机的氛围。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描绘了早晨散步于云雾缭绕之中,午后弹琴享受春日阳光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悠闲与美好。接下来,“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则展示了读书人不仅读书,还亲自参与农耕活动,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随性。接下来,“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描绘了脱去束缚、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通过鸟儿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花草香气的弥漫,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通过植物的生长,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山之中的隐逸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