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和陶桃花源,并引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3-22阅读数:0

宋-苏轼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形式:古风

翻译

凡人与圣贤并无不同,生活在同一个清浊交织的世界。心境宁静时,真理偶尔显现;念头一起,却又瞬间消逝。要探寻真实的自我,须放下六根欲望,让它们失效。世外桃源并不遥远,手拄藜杖,可以稍作休息。亲自耕种,顺应大地的力量,摒弃世俗学问,怀抱天道艺术。手臂上的鸡有时会叫,臀部驾车无需纳税。茯苓龟在清晨饮水,杞狗夜晚吠叫。砍柴采药带来甘甜,自然的馈赠胜过人工炮制。子骥虽然身隔两地,陶渊明的心已经抵达。高山并非难以跨越,浅水不足为惧。我的仇池山,何时能再次高飞?生死本就寻常,近来又觉痴愚与智慧并无差别。蒲涧是安期生的仙境,罗浮山是稚川的领域。梦境中追寻他们的足迹,精神交流启发了我的内心。庭院里桃花盛开,门外流水潺潺。嘲笑那些逃离秦朝的人,他们畏惧的并非真正的契合。

注释

凡圣:指凡人和圣贤。共此世: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心闲:心境平静。忽已逝:突然消失。六用:六根欲望。废:失效。桃源:世外桃源。杖藜:藜杖。躬耕:亲自耕种。绝学:摒弃世俗学问。无可税:无需纳税。苓龟:茯苓龟。稚川:稚川。神交:精神交流。蔽:遮蔽、局限。流水:流水声。秦人:逃离秦朝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和陶桃花源》。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在诗歌中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平等看待所有存在的哲学思考。"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则是描绘一种宁静的心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求真理、摆脱世俗纷扰的渴望。而“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则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对桃花源那种理想之地的向往。

诗中还通过种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如“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等,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作者对于简单、自足生活方式的赞美。

最后,“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则是作者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满足和坚持,以及对于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所持有的不同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写,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风格,是一篇极富有诗意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