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亘南北,转漕掌司农。
斗粟应知贵,盘珍可滥供。
川途非一历,庾政悉何从。
回望方衔尾,帆樯隔浦重。
形式:五言律诗押[冬]韵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登舟(其二)》。诗中描绘了大运河上船只穿梭,粮食运输繁忙的景象,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水运交通和漕粮管理的重要性。
首句“会通亘南北”,点明了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其作用如同一条贯穿天地的长线,形象地展示了这条人工河流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接着,“转漕掌司农”一句,揭示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转运粮食,由司农负责管理,强调了漕运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关键地位。
“斗粟应知贵,盘珍可滥供”两句,通过对比普通粮食与珍贵食物的供应情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物等级的区分,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川途非一历,庾政悉何从”则进一步阐述了漕运路线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全面性,表明了政府在粮食运输和仓储管理上的精细规划。
最后,“回望方衔尾,帆樯隔浦重”以生动的视觉形象收尾,描绘了船只在河面上前后相接、帆影重重的场景,既展现了水运的繁忙,也寓意着国家运输体系的有序运行。
整首诗通过对大运河漕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成就,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管理的精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