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形式:古风翻译
山野之人住宿的地方人烟稀少,早晨看见这山便以为天亮了。半边山崖依旧笼罩着岭上的云雾,打开门帘想让湖中的飞鸟自由进出。独自坐在老松树下的是谁呢,多次招手却迟迟没有起身。于公笑着向我讲述,他那小弟的画技竟能如此传神。注释
野人:住在山野之中的人。人家少:人口稀少的居住地。山晓:山中拂晓,天刚亮的时候。半壁:山的一侧。栖:停留,指云雾聚集。岭上云:山岭上方的云彩。开帘:打开窗帘或门帘。独坐:独自坐着。长松:高大的松树。阿谁:疑问代词,指谁。招手:挥手示意。于公:指说话的对方,可能是一位姓于的先生。大笑:爽朗地笑。予:我,作者自指。小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或年轻的朋友。丹青:绘画艺术。能尔为:能够做到这样。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景。开篇“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两句,表达了隐者的孤独与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他不常住在人家,而是选择在山间过夜,早晨醒来便面对这片他所谓的“山晓”。
接着,“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两句,则描绘了隐者居所的幽静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情境。他的家位于半山腰,云雾缭绕;他愿意拉开窗帘,让那“湖中鸟”自由飞翔,这里的“湖中鸟”可能是隐者的比喻,代表着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两句,透露出隐者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他独自坐在长满苔藓的大松树下,仿佛在问自己是谁,又似乎在犹豫是否要站起身来,但这过程却又显得有些迟缓。
最后,“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画家的友情和对艺术的赞赏。这里的“于公”可能是指一位画家,他大笑着向诗人(予)所说的,是他的弟弟(小弟)在绘画方面的才能足以胜任这份描绘自然山水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