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寄赞上人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08阅读数:0

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形式:古风押[尤]韵

翻译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在阴崖下居住实属不便。我想找的是一块重冈北护、终日得阳的地方。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以终天年。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作物能够丰收。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牙疼的老病好了以后,再邀您同去西谷。徘徊于虎穴之上,观览于龙潭之恻。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也将踏着小路,拜访您的林丘。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流的呢!

注释

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卜邻:选择邻居。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未便:不便。竟日:终日,整天。买:一作“置”。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亭午:中午。石:《全唐诗》校:“一作沙。”塞:《全唐诗》校:“一作寒。”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面势:对面。龙泓:水名。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径:《全唐诗》校:“一作遥。”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开篇“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写出了诗人对隐者的访问和景况的描述,其中“卜邻南山幽”表明了隐者的住所位于南山深处,是一个偏远而幽静的地方。

接着,“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透露了隐者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的衰退,但依然未能享受到山中秋天的宁静。这里通过“阴崖秋”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则是从地理环境上进一步刻画了隐者的居所,强调了阳光在山冈上的停留,给人以温暖和明媚之感。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表达了隐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他通过购买土地和茅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里的“斯焉心所求”展示了隐者的满足与平静的心态。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继续描绘了山中的丰饶景象,其中“有谷”暗示了土地的肥沃,适宜农作。随后的“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则是写出了隐者在温暖的午后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当期塞雨乾,宿昔齿疾瘳”可能是在描述某一次天气变化或健康状况,但也许是比喻,用以表达诗人对隐者的关心。

接下来的“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中,“虎穴”和“龙泓头”都是地名,这里可能在强调隐者所处之地的险峻与神秘,同时也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则是描绘了隐者的日常生活,他通过采集柴火和荆棘来煮沸水,制作简单的饮品。这里的“径路通林丘”表明了隐者与外界的联系,并非完全隔绝。

最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隐者的赞美和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隐者一样,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风流”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向往。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