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
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
能蓄太古雪,一洗天地颜。
日驭有不到,缥缈风云寒。
世尊昔示现,说法同阿难。
讲树耸千尺,摇落青琅玕。
诸天过峰头,绛节乘银鸾。
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
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
三世空阶惊夜眠俄去来,任作优昙看。
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
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
灵境乃杳绝,扪葛劳跻攀。
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
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栴檀。
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
烟岚倏灭没,流水空潺湲。
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
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
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
惟有大道心,与石永不刊。
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清凉山赞佛诗·其三》。诗中,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清凉山的神秘与神圣,赞美了山中的灵异之气和佛法的深远。他想象佛陀昔日在此显现,说法如阿难般庄重,讲经之处耸立着参天大树,诸天仙人乘鸾而来,仿佛一场仙凡间的互动。佛祖的降临让世间万物为之震动,而诗人自己也得以亲历这一圣境。
然而,佛祖的离去又显得飘渺而短暂,如同优昙花一般难得一见。诗人感慨万分,有幸能拜谒清凉山,接受佛祖的教诲,甚至清扫佛坛。在攀登过程中,他遇见了一位天人,其气息如栴檀般芬芳,劝诫人间帝王不必执着于尘世。山中的美景瞬息万变,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佛祖逝去的惋惜,以及对佛法永恒不变的信念。他认为,即使善财洞未能迎接佛驾,但清凉山的大道心和佛法的深沉力量将永远守护着世间,使得法海平静无波。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