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形式:四言诗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内心忧虑而外界无法理解的士人,他在园中见到成熟的桃子和可食用的棘实,心中的忧虑油然而生。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悲哀和无奈之情。
“园有桃,其实在树。”开篇即点出园中桃子的丰硕,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有深意,可能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充满了成熟的想法或理想。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这里的“歌”和“谣”表达了诗人情感的释放,但这种释放并未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共鸣,反而招来了他人的误解和批评。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这两句显示出诗人面对的是一个不被理解的世界,他的内心世界无法与外界沟通,只能孤独地承受着忧虑。
下半首重复了上述的情感表达,但对象换成了园中的棘实。棘实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涩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反复的结构,强调了诗人内心忧虑的一致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外界理解自我的渴望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是诗人们用以抒发胸臆、表达个人情怀的一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