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
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阳节。
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
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
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
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
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
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欢悦。
形式:古风翻译
病中喜欢枕着凉席躺卧,日头高挂也没停止过睡眠。兄弟们叫我起床,原来今天是重阳佳节。起身登上西边的原野眺望,心情豁然开朗。挪动座位靠近菊花丛中,糕酒排列在前。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歌声笑声自然流露。阳光还未完全落下,脸颊已经微红。酒醉后四处张望,天地显得多么广阔。天地长久,但人的生命何时能长久呢?看看原下的村庄,村民们去世从未间歇。一个村子四十户人家,每个月都有哭丧之事。指着这些互相勉励,趁着美好的时光暂且欢乐吧。注释
病爱:病中喜欢。枕席凉:枕着凉席。日高眠未辍:太阳高挂还在睡觉。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西原:西边的原野。怀抱:心情。豁:开阔。菊丛:菊花丛。糕酒: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和饮品。丝与管: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颜酡:脸色微红,常形容饮酒后的样子。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宇宙。斯人:此人,这里指自己。死不歇:去世不停。四十家:四十户人家。哭葬无虚月:每月都有丧葬之事,无一空月。良辰:美好的时光。欢悦:欢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重阳节(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里登高望远、宴饮欢乐的场景。诗人白居易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开篇“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写出了诗人因病而赖在床上,虽然天色已高,但仍沉迷于午睡之中,这些都是因为身体不适带来的怠惰。接着是“弟兄呼我起,今日重阳节”,家人朋友的呼唤和节日的到来让诗人决定起身参与庆祝活动。
“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则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处,远望四周,心中充满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情感。随后是宴饮的场景,“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在菊花丛中重新排列座位,摆放着美食和酒水。
诗人虽然没有丝竹之乐,但“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表明了即便是自然的欢声笑语,也足以成为最美妙的音乐。在宴会进行中,“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写出了诗人在阳光下饮酒,脸颊微醺,耳根也因酒意而发热。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则是宴会达到高潮时刻,诗人酒兴正浓,环顾四周,不觉天地之宽广。紧接着,“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感慨。
最后,“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则转向对死亡和哀伤的情景描写,指出下方的村庄中有人去世,整个村子在为此而悲泣。诗末“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欢悦”是诗人对同行者们的劝告,既然人生短暂,就应该珍惜美好时光,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重阳节宴会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