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形式:排律押[支]韵翻译
越地的人传承着楚地的习俗,比赛般地用竹子编出精美的丝带。水下的鱼儿静静欣赏,白天的阳光下人们远方祝贺。花纹繁复的竹编胜过质朴的本色,排列整齐的图案比美姬妾。这些编织品如新的锦绣,胜过旧诗中的羊羔皮。只夸赞端午节的热闹,却无人推荐去屈原的祠庙祭奠。举杯之时,我们向他致敬,但汨罗江畔的他已远离尘世。注释
越人:指南方的楚地居民。竞萦丝:比赛般地编织。水底深:比喻鱼儿在水中观看。日中远贺:白天人们从远处庆祝。章施文:花纹繁复。文胜质:以装饰胜过质朴。列匹美于姬:排列的图案比美女还要美丽。锦绣侔新段:如新的锦绣般精美。羔羊寝旧诗:胜过古诗中的羊羔皮。但誇:只称赞。谁荐:无人推荐。屈原祠:屈原的祠庙。把酒:举杯。伸奠:致敬。汨罗空远:汨罗江遥远无人祭奠。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越人过端午节的景象,通过对物象和习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人民庆祝节日的热闹场面。
“截竹竞萦丝”表明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争相用竹子编织成各种饰物,以示庆祝。"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则描绘了人们在河边进行活动,水边的忙碌场面和远处传来的节日问候声。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指的是用丝线制作的装饰品,其质量上乘,妇女们穿戴着这些装饰显得格外漂亮。"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则是说到精美的锦缎与新的布料相比,以及古老的羊皮书卷被人珍视。
“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自豪,同时提及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化中与端午节有着深厚的联系。"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则是说到人们在这一天举杯畅饮,同时向远方献祭。
整首诗通过对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