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形式:古风押[御]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而深沉的怀念之情。开篇“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两句,通过对过去时光细雨中的闲话与共倚栏杆的情景,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这里诗人借水流之变迁,抒发了对时间易逝和事物无常的感慨。水象征着不断流动的时间和生活,它在过去下的楼,现在又流向了哪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于变迁与离别的深切体验。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恨”字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春天的野草繁茂,就像无尽的忧愁一样。而“事与孤鸿去”,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迷茫局势的担忧,通过那离飞的孤鸿来形象地表达。
最后,“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这两句中,诗人以楚国之岸边的垂柳作为背景,描绘了它的繁茂与无尽,就如同别离之愁一样充塞心头。这里“穷”字有极尽的含义,而“纷若絮”则形容愁绪交织,不可开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往昔难寻以及离别之痛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