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形式:五言律诗押[先]韵翻译
在遥远的阴山之外,有一座孤独的城池坐落在雪海之边。秋天到来时只能看见大雁飞过,夏天结束时却听不到蝉鸣声。雨丝轻拂让毛毡墙壁湿润,风儿吹动着羊毛帐篷带来一丝膻味。轮台这广阔无垠的土地,平静无事地度过了三年时光。注释
异域:指远离中原的地方。阴山:中国北部的山脉,这里代指北方边疆。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雪海:形容雪量极大,像海一样。秋来:秋季来临。唯有:只有。雁:大雁,候鸟,常用来象征思乡或传递书信。夏尽:夏季结束。不闻:听不见。雨拂:雨丝轻轻擦过。毡墙:用毛毡制成的墙壁,常见于游牧民族的居所。湿:湿润。风摇:风吹动。毳幕:用动物细毛编织的帐篷。膻:羊等动物的腥臊味。轮台:古地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万里地:形容地域辽阔。无事:没有战事或重大事件。历三年:经历了三年的时间。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萧瑟景象的诗句,由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所作。诗中的“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两句,勾勒出了一个荒凉而遥远的边塞地带的轮廓,其中“阴山”和“雪海”都为读者营造了一种严寒与孤寂并存的景象。紧接着的“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则通过对比秋天只有大雁南飞、夏日却连蝉鸣声都不闻,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的冷清与静谧。
接下来的“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军营中的生活情景。雨水渗透了毡制的城墙,而大风则摇曳着兽毛编织成的帷幕,这些细节都极富表现力,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苛刻。
最后,“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则透露出诗人在这片广袤而偏远之地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却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这里的“轮台”指的是军营中的瞭望台,而“无事”则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却缺乏重大事件的平淡。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岑参高超的意象塑造能力,还通过对边塞生活细节的刻画,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人性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