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虾蟆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5-16阅读数:0

唐-白居易

嘉鱼荐宗朝,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諠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形式:古风

翻译

美味的嘉鱼被献给朝廷,神奇的灵龟作为国家的贡品。应龙这种神龙能带来雨水,滋润我们各种谷物的嫩芽。在水中众多生物中,虾蟆被视为无用之物。虾蟆身体丑陋且肉味腥臭,它在泥沙中出没。六月和七月之间,适时的大雨倾盆而下。虾蟆实现了它的愿望,快乐无比。大地使它繁衍生息,家族日益壮大。上天赋予它声音,可以尽情喧闹。不只是在清澈的池塘上,它污染了君王的清泉。更在瑶瑟琴前,扰乱了君王的鹿鸣之歌。常常担心它飞上天去,跟随嫦娥跳跃。时常侵蚀明亮的月亮,让人无可奈何。

注释

嘉鱼:一种珍贵的鱼,常用来祭祀或进贡。宗朝:指朝廷,皇家。灵龟: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应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龙,有降雨的能力。蠢蠢:形容无知或愚笨的样子。虾蟆:青蛙的俗称。形秽:形容外形丑陋。六月七月交:指夏季的雨季。滂沱:形容大雨。得其志:实现自己的意愿。蕃:繁殖,增多。族类多:家族或种类繁多。天又与其声:上天给了它叫声。諠哗:喧闹。玉池:比喻清澈的水面。瑶瑟:古代的一种精美玉制的瑟,象征高雅的音乐。鹿鸣歌:《诗经》中的篇章,象征宴饮时的乐歌。姮娥:即嫦娥,月亮女神。蚀明月:指月食现象。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虾蟆》。从内容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虾蟆(即青蛙的一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小生物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慨。

诗中“嘉鱼荐宗朝,灵龟贡邦家”两句,开篇便以高贵的鱼类和龟类作为对比,突显出虾蟆等低微生物虽然形秽,但在自然界中同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则直接指出了虾蟆在水族之中的地位。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虾蟆的叫声比作能够引来雨水的神龙,暗示了虾蟆与自然界气候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它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间接贡献。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描述的是夏季雨水充沛的景象,而“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虾蟆能够得到它们所需,感到无比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句“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諠哗。”进一步描绘了虾蟆在大自然中的繁衍和它们声音的交响,强调了它们作为生物链中一环的重要性。

最后几句“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通过对比虾蟆与高贵环境(如玉池)的不协调,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声响干扰,诗人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这些小生命的同情,也有对自然秩序可能被打乱的担忧。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虾蟆生性好动、可能跳跃过高而接近月亮的形象描绘,以及对这种自然之物可能带来的困扰和不解的表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虾蟆这一小生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每一生灵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可能产生冲突的思考。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