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乃学。
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
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形式:古风押[觉]韵翻译
太阳落山不再见,秋夜深时开始学习。黑发未察觉已变白,清晨醒来感觉寒意如铜。才华出众仍未脱离人群,犹如美玉藏于未经雕琢的原石。是谁将碧绿的梧桐树枝,雕刻成云门古乐的模样。注释
日往:太阳落山。无复见:不再看见。秋堂:秋天的厅堂。暮乃学:夜晚开始学习。玄发:黑发。不知白:未察觉变白。晓入:清晨醒来。寒铜:寒冷如铜的感觉。为才:因为才华。未离群:还未脱离人群。有玉:有美玉。犹在璞:仍在原石中。谁:是谁。碧桐枝:碧绿的梧桐树枝。刻作:雕刻成。云门乐:云门古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以及学问未成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在秋夜里学习的书生形象,以及他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首句“日往无复见”表明时光流逝,难以挽回,这是古人常有的感叹。紧接着“秋堂暮乃学”,则描绘出诗人在深秋的晚上才开始学习的情景。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刻苦求学,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通过生动的形象,传递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头发由黑转白,却浑然不觉,这是对年轻时光易逝的无奈感叹。同时,诗人早起学习到天亮,身体感到寒冷,铜镜映照出的自己已是寒光凛冽之态。
中间两句“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表达了诗人的学问尚未成就,内心的不安与不满。这里的“有玉犹在璞”比喻知识如同珍贵的玉石,尚未能够完全掌握。
最后两句“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则是诗人对未来学问成就的向往。碧桐枝象征着文采与才华,而“刻作云门乐”则是在想象将来能够创作出如同天籁之音般的作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学问以及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