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形式:词词牌:满江红翻译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注释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如椽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休:不要。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要:请。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铜鞮:铜鞮在今湖北襄阳。陌上:田间。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正:正值,正当时。相忆:相思;想念。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为友人李正之即将赴任蜀地而作的送别词。词中以“蜀道登天”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以此寄寓友人此行的艰难。接着,“一杯送、绣衣行客”,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离别的不舍。
“中年多病,不堪离别”流露出词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感伤。接下来,词人借诸葛亮北伐和司马相如出使之事,寄寓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行责任重大。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赞美友人才华横溢,鼓励他以豪情壮志书写蜀地的功绩。词人进一步宽慰友人,不必因儿女情长而落泪,因为他将能够用诗歌描绘荆楚的风土人情和庐山的美景。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描绘了蜀地的壮丽景色,同时暗含历史典故,增添了词的厚重感。结尾处,“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以冬日梅花盛开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希望即使千里之外,也能彼此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友人蜀地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