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
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
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怅望心已极,惝恍魂屡迁。
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
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
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
形式:古风押[先]韵翻译
请问那天我卸任归乡,不只因那皎洁的月亮圆满。站在寒冷的城墙上远望,平原上的树木正一片苍茫。山峦层层堆叠在陵阳险阻之地,溪水潺潺源自春谷的清泉。蜿蜒的道路伸向遥远的田野,峻峭的山岩连接着天边。黄昏时分阴风凄凄,桑树和柘树升起寒烟缕缕。惆怅地遥望心已到极限,恍惚中灵魂多次游移变换。自年轻就厌倦了漂泊为客,早年就参与守卫边疆。谁会去规划那丰盛的宴席,哪里还贪图狐皮的珍贵。如今我违背了在汝南的承诺,说要在辽东的田地里赋税耕作。注释
借问:请问。下车:官员卸任归乡。日:时候。匪直:不仅仅。望舒:月亮的别称,这里指满月。寒城:寒冷季节的城池。一以眺:登高远望。平楚:平原上的树木。正苍然:呈现出深绿色,形容草木茂盛。山积:山峦重叠。陵阳阻:陵阳的险阻地带,陵阳为地名。溪流:流动的小溪。春谷泉:春谷的泉水,春谷为地名。威纡:道路曲折延伸的样子。距:至,到达。遥甸:遥远的田野。巉岩:陡峭的岩石。带:伴随,连接。切切:凄切,形容风声。阴风暮:傍晚的阴冷之风。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来指代乡村景物。起:升腾起。怅望:惆怅地遥望。心已极:心情已达极限,非常忧伤。惝恍:恍惚,神志不清的样子。魂屡迁:灵魂多次变化,形容思绪纷乱。结发:年轻时,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倦为旅:厌倦了漂泊生活。平生:一生,早年。事边:在边境服役。谁规:谁会去规划。鼎食盛:丰盛的宴席,象征富贵生活。宁要:哪里还想要。狐白鲜:珍贵的狐白裘,比喻高位厚禄。方弃:刚刚放弃。汝南诺:在汝南许下的承诺,汝南为地名。言税:说要耕种交税。辽东田:辽东的田地,辽东为地名。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一句,诗人在询问行程中的某一个日子,而“匪直”通常指不直接或不仅仅,这里可能是说对日子的询问并非单纯的寻常之举,而是一种表达自己旅途中孤独和时间流逝感受的一种方式。"望舒圆"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家乡或亲人的思念,希望能够看到他们。
接下来的“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中的“寒城”、“平楚”都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而“苍然”则是形容山色之深绿,可能是在描绘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
"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一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中的美丽。山陵相连,溪水在山谷中潺潺流淌,这些自然景观都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继续强化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孤独。"威纡"形容山势之险峻,"巉岩"则是陡峭的岩石,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一种压抑感。
"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一句,通过对风和树木动态的描写,更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之情。"切切"形容风声,"桑柘"即桑树和柘枝,这些都是常见于荒野中的植物,而“起寒烟”则可能是指秋天草木枯萎时的景象。
接下来的"怅望心已极,惝恍魂屡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凉和思念。"怅望"即感慨,"惝恍"则形容心神不定,而“魂屡迁”则是说灵魂似乎在徘徊,不安宁。
"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一句,则将诗人的旅途生活与其一生的经历相联系。“结发”即头发蓬乱的样子,“倦为旅”形容长时间的旅途生活让人感到疲惫,而“平生早事边”则是说诗人一生的事件似乎都发生在边疆之地,暗示了一种漂泊不定的命运。
"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这两句,则可能是在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规"即有谁来规定,“鼎食”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青铜器皿,这里可能指的是丰盛的宴席,而“宁要狐白鲜”则是说宁愿要那简单而纯净的生活。
最后,"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承诺或记忆的放弃,以及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期待。"方弃"即准备放弃,“汝南诺”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某段往事的承诺,而“言税辽东田”则是在说未来可能会去辽东的田野中寻找新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孤独和怀旧情绪,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