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东北趋,中断忽如凿。
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
圣人大无外,善闭非键钥。
车行已方轨,关吏徒击柝。
居民动成市,庐井互联络。
幽龛白云聚,石磴清泉落。
地虽临要冲,俗乃近淳朴。
政须记桃源,不必铭剑阁。
仆夫跽谓我,无为久淹泊。
山川岂不好,但恐风雨恶。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感慨以及对政治治理的思考。
首句“连山东北趋,中断忽如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势的连绵不绝,以及居庸关在群山之中突兀而起的雄伟景象。接着,“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强调了居庸关作为战略要塞的重要性,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险峻。
“圣人大无外,善闭非键钥”则转而探讨了治理国家的哲学思想,暗示了领导者应具备的智慧和道德力量,而非依赖于物质的锁钥。接下来的“车行已方轨,关吏徒击柝”描述了过往商旅在关卡前的秩序与守卫的职责,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与纪律。
“居民动成市,庐井互联络”描绘了关内的繁荣景象,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区的紧密联系。而“幽龛白云聚,石磴清泉落”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地虽临要冲,俗乃近淳朴”对比了居庸关的战略位置与当地民风的淳厚,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社会环境的赞赏。最后,“政须记桃源,不必铭剑阁”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呼吁政治治理应追求理想的社会状态,而不是过分强调军事防御。
“仆夫跽谓我,无为久淹泊”则是仆人的劝告,提醒诗人不应长时间停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最后一句“山川岂不好,但恐风雨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对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表示担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居庸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地位,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政治和人文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