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
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
义府庭罗璧,恩波水泻银。
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
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
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贤臣。
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
每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缗。
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
肯堂弥廑念,俯仰惕心频。
形式:排律押[真]韵鉴赏
此诗描绘了圆明园内正大光明景致的壮丽与和谐,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宏伟与精致。诗人以“胜地”开篇,将圆明园比作灵囿,寓意其为人间仙境,继而赞颂其历史传承与规模之宏大。
“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这两句表达了圆明园自建成以来,历经多个朝代,成为世代居住之所,彰显其长久的历史价值和皇家地位。
“义府庭罗璧,恩波水泻银。”诗人通过“义府”与“恩波”的比喻,描绘出圆明园内建筑布局的精巧与水系设计的巧妙,如同镶嵌在庭院中的美玉,流淌着如银般的恩泽。
“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这两句则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赞美圆明园中绿草如茵、山色静谧,体现了对节俭与仁德的崇尚。
“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诗人在此处运用对比手法,强调圆明园内的设施与环境远超一般居室,无需再提及其他名胜。
“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贤臣。”这两句描述了圆明园在规划与建设上所展现出的雄心与智慧,以及其作为接待贤才的重要场所。
“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诗人以“洞达”形容圆明园视野开阔,心境宽广,同时强调其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
“每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缗。”这两句提到圆明园内的移动宫殿(云馆)及其对行宫的使用,展现了其在皇家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其管理的高效与经济。
“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最后两句赞美圆明园内的树木生机勃勃,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圆明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节俭、仁德等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