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其二)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26阅读数:0

宋-苏轼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形式:古风

翻译

茅屋破损无法修补,感叹你竟这般贫穷。蔬菜丰盛却人消瘦,炉火虽熄井水常清。我想送你少许帮助,脱下衣服请你坐下。临近水池建起空堂,雨急瓦声显得清新。客人来访满载美好,果实成熟带来幽深欢喜。鲜红荔枝剥开如玉肌,黄柑香气四溢润人心。借给你三亩田地,让我成为你的邻居。若能学会鸟儿鸣叫,或许能化身为黎民百姓。

注释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嗟:叹息。乃尔:如此。贫:贫穷。菜肥:蔬菜丰茂。人愈瘦:人反而更瘦。灶闲:炉火闲置。井常勤:井水经常打。致薄少:给予微薄的帮助。坐人:请人坐下。虚堂:空旷的堂屋。雨急瓦声:雨打瓦片的声音。美载:美好的装载。幽欣:幽静的喜悦。丹荔:红色荔枝。玉肤:如玉的肌肤。黄柑:黄色的柑橘。芳津:香气。三亩地:三块田地。结茅:建造茅屋。鴃舌:比喻鸟鸣声。黎母民:黎民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这两句开头便设定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对自己的贫穷坦然接受,并非为之哀叹,而是顺应自然,将这种简单的生活视作一种选择。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这里通过对比手中的蔬菜和自己日渐消瘦的身躯,以及不懈怠地浇灌田间的水井,展现了诗人对于劳作与自然的亲密感和敬畏之心。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诗意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期简约生活的追忆,以及希望能将这种生活态度传递给他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恬静的居所与雨中之声,通过“虚堂”二字,更显得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诗中的“美载”指的是丰盛的食物,这里与“果熟”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对于自然恩赐的喜悦和满足。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这两句以美丽的意象描绘了果实成熟的情景,“玉肤”、“芳津”等字眼,更增添了一份诗意中的温馨与细腻。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诗人在这里请求借得一片土地,以茅草围成自己的小屋,这种愿望透露出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亲近的情感。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这里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与“鴃舌”相比较,表达了希望像它那样能融入大自然之中,并且成为普通百姓的一员。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是一首充满了哲思与诗意的佳作。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