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21阅读数:0

宋-苏轼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麇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只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形式:古风

翻译

夜晚横渡碧绿的涧口,骑马深入南山的山谷。山谷中的暗流潺潺作响,稀疏的星星在山顶闪烁明亮。寺庙隐藏在深深的岩壁下,山路曲折绕过三百多弯。饥饿的老虎在黑夜中咆哮,麋鹿惊慌逃向高大的竹林。进入大门,眼前是深邃的大殿,残烛照亮佛像青色的光芒。遗憾没有美酒佳肴招待游客,只能砍伐杉松煮溪边的野菜。独自睡在木板阁楼,被旅行的枕头惊醒,听到清晨僧人的木鱼声和粥声。起身远望,万千屋瓦错落有致,眼花缭乱的山岩色彩斑斓。门前商贩肩挑花椒和茶叶,山后与巴蜀之地近在咫尺。何时能回归江边农田,整夜心随南飞的白鹄一同飞翔?

注释

横槎:横渡。碧涧口:碧绿的涧口。南山谷:南山的山谷。暗水:暗流。泷泷:潺潺声。疏星:稀疏的星星。煜煜:明亮。寺藏:寺庙隐藏。千万仞:深深的岩壁。路转:山路转折。三百曲:三百多弯。风生:风起。啸空林:咆哮在空旷的树林。惊麇:惊慌的麋鹿。修竹:高大的竹林。深殿:深邃的大殿。残烛:残余的蜡烛。愧无:遗憾没有。游人:游客。板阁:木板阁楼。木鱼:僧人的木鱼。万瓦:万千屋瓦。参差:错落有致。红绿:色彩斑斓。商贾:商贩。负椒荈:肩挑花椒和茶叶。咫只:近在咫尺。归耕:回归农田。一夜心逐:整夜心随。南飞鹄:南飞的白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一人骑马穿越南山的景象。开篇“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两句,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又有些许危险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行走时的心境。

接着,“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两句,则通过对山谷和星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氛围。这里的“暗水”与“疏星”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也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宁静。

再下来,“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两句,通过对蟠龙寺所处地势的描写,展示了这条道路的曲折和寺庙的隐秘。这里的“寺藏岩底”强调了寺院的幽深与孤独,而“路转山腰”则形象地展现了行走中的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麇窜修竹。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通过对夜晚风声、虎啸以及月色与树影的描绘,再现了诗人进入寺院后的情景。这里的“饥虎”和“惊麇”暗示了一种不安和紧张,而“入门突兀见深殿”则表明诗人在黑夜中突然发现了深邃的佛殿。

以下,“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则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一种期待。这里的“愧无酒食”表现出诗人对无法好好款待来访者的歉意,而“旋斫杉松煮溪蔌”则显示了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态度。

最后,“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只连巴蜀。”通过对寺院建筑和周围景色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辽阔与美丽。这里的“万瓦”、“千岩”以及“红绿”等字眼,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的视野广阔。

结尾,“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则流露出诗人对归乡和从事农耕生活的渴望。这两句不仅是诗歌的情感高潮,也是整首诗主题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