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形式:词词牌:虞美人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注释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无情:无动于衷。一任:听凭。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描绘了词人从少年、壮年到老年的三个不同人生阶段对雨声的感受。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形象地展现了年轻时的无忧无虑,与红烛和罗帐相映,充满了浪漫与欢乐。接着,“壮年听雨客舟中”则转为漂泊在外,江面辽阔,云低风急,雨声中透出孤独与沧桑。
到了晚年,“而今听雨僧庐下”,词人身处僧庐,鬓发斑白,心境更为沉静,雨声成了陪伴,也寓含了人生的无奈与寂寥。最后两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雨声仿佛在诉说人生的无情,他独自承受,直到天明。
整首词以听雨为线索,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了词人由青春到老去的人生历程,情感深沉,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