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形式:古风押[先]韵翻译
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注释
代郡:雁门郡。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雨:一本作“雾”。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本作“关”。斗战:战斗、战争。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与边疆民族生活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边地风光和胡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感受。
开篇“高山代郡东接燕”两句,以宏伟壮丽的地理特征勾勒出边塞的轮廓。"雁门胡人家近边"则直接点明了诗歌背景,透露出对边疆民族生活的关注和描绘。
接着“解放胡鹰逐塞鸟”一句,以生动的动作描述展现了胡人的狩猎生活,"能将代马猎秋田"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技能与习俗。
中间两句“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萧瑟与荒凉之感。这里的“野火”可能是指秋天牧民为防止草原火灾而人为点燃的防火线,或许是自然发生的火灾,但不论哪种情况,都增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和危险性。
结尾两句“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则表达了一种相对平静的战争状态下的人们寻求慰藉的心态。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可能在反思边塞生活的同时,也在渴望和平安宁的氛围。
整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