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江亭上眺芳春,千古离堆迹未陈。
矗矗楼台笼蜃气,㽦㽦原隰接龙鳞。
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堰淘滩是禹神。
为喜灌坛河润远,恩波德水又更新。
形式:七言律诗押[真]韵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春三月四日仰山余尹招游疏江亭观新修都江堰》描绘了春天游览疏江亭时的景象,以及对都江堰历史与水利精神的感慨。首句“疏江亭上眺芳春”点出诗人登临的地点和季节,满眼春色洋溢。接着,“千古离堆迹未陈”暗示了都江堰历史悠久,遗迹犹存。
“矗矗楼台笼蜃气,㽦㽦原隰接龙鳞”两句运用比喻,形容楼台高耸如蜃楼,原野湿地则似龙鳞般错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疏江亭周边的壮观景色。诗人以“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堰淘滩是禹神”赞扬了都江堰的建造者大禹,强调了水利工程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而非秦朝的专制政策。
最后,“为喜灌坛河润远,恩波德水又更新”表达了诗人对都江堰灌溉农田、泽被四方的喜悦,以及对水利精神的赞美,认为其犹如恩泽不断的新水源,寓意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水利建设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