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形式:七言绝句押[麻]韵翻译
自从六个国家统一以来,天下成为一家,当时的宰相以其才智闻名于世。谁能想到,那赞颂美德的山头石头,竟成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的教训。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读峄山碑》,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才华和功业的赞美,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现在我们来细致鉴赏这四句话: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这里“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六个大国——齐、楚、燕、韩、赵、魏,它们各自疆域辽阔,统治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平来"意味着这些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平息了纷争,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四海家”则是指整个中国,因为“四海”意指全国,“家”则代表家庭或家族。在这里,诗人将六国比喻为一个大家庭。"相君当代擅才华"中的“相君”是一种尊称,用来赞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当代擅才华”则表明这些杰出的人物在他们的时代中以非凡的才能和成就而著名。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这一句中,“颂德山头石”指的是峄山碑,这是一块用来颂扬古代圣君或功臣功绩的石碑。而“谁知”表达了一种感慨和质疑,诗人通过这两个字引出了自己的思考。"却与他人戒后车"则是说这些历史人物的功业虽然被后人铭记,但也可能成为了后来者警示或借鉴的对象。这句话里的“戒”有警示之意,“后车”则喻指后来的车辆,暗示着历史是一场接力赛,前人的经验教训对于后人来说是宝贵的。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才华和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发展中规律认识的深刻感悟。通过这短短几句话,张继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智慧:即便是伟大的人物和事迹,也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后人所用,作为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