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形式:古风押[阳]韵翻译
剑尖锐利如麦芒,常持手中映照寒光。铁骑追逐勇猛的敌虏,金饰马笼头去征讨狡猾的羌人。深秋八九月时,胡地早已遭受风霜侵袭。男儿不害怕牺牲,誓死决心与你共尝战场的胆魄。注释
剑头:剑的尖端。利如芒:形容剑尖极其锋利,像麦芒一样。恒持:常常拿着。照眼:反射出的光亮照耀眼睛。铁骑:指强大的骑兵部队,装备铁甲的战马。追骁虏:追击勇猛的敌人。金羁:金色的马笼头,代指装饰华贵的战马。黠羌:狡猾的羌族敌人,这里泛指北方民族。高秋:深秋,指秋季中天空高远、气候凉爽的时候。八九月:指秋季的后半段。胡地:古代汉族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统称。早风霜:早早地遭受风雪寒霜。男儿:男子汉,有勇气的男子。不惜死:不害怕死亡,勇于牺牲。破胆:极度恐惧或表示极大的决心。与君尝:与你一同经历,这里指共同面对战场的危险。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勇猛将领在边疆作战的情景,展现了他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将军手中的利剑,如同尖锐的芒刺,时刻警觉,剑光映照在眼睛里,表现出他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两句,则描绘了战争场面的激烈与残酷。将领率领着坚固如铁的骑兵追击敌人,使用精美如同黄金一样的马具来约束那些凶悍强暴的敌人(即黠羌),展现出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对敌人的无情打击。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两句,则转换了环境与气氛。到了深秋的八九月份,在遥远的边疆草原上,已经感受到了寒冷的风和霜冻,这是对将领们在严酷自然条件下坚守岗位的写照。
最后两句"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则表达了将军面对生死时的豪迈态度。他们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内脏(破胆)作为祭品,与君主一同享用,这种极端的情感和行为,是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一种极致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武士英勇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战争、自然环境和英雄牺牲精神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将士们的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