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形式:古风翻译
明妃当时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春风面容鬓脚亦微微低垂。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回过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从此一去心知更不能回归,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万里寄语欲询问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家人虽然在万里之遥传来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春风;比喻面容之美。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低徊:徘徊不前。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意态:风神。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塞南:指汉王朝。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表达了对被遣出宫的明妃的同情和怜悯。从技术角度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来描绘明妃的心境。
"泪湿春风鬓脚垂"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明妃悲伤之情,她的眼泪随着春风濡湿了鬓发和衣袖,透露出她的心如刀割。而"低徊顾影无颜色"则展示了她因哀美失色的形象,通过对比,以此强调其内心之痛苦。
"尚得君王不自持"这一句暗示明妃虽然被废,但皇帝仍未能割舍他们之间的情感。"归来却怪丹青手"指的是回宫之后,她发现自己的容颜已失去往日的光彩,而"入眼平生几曾有"则表达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意态由来画不成"这句话表现了明妃内心的情感是如此复杂,连画家也无法捕捉到她的真实表情。而"当时枉杀毛延寿"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表达明妃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公和哀怨。
"一去心知更不归"这句诗直接了当地表露了明妃决绝的心情,既然已经被废,她也就彻底放弃了回到皇帝身边的希望。"可怜著尽汉宫衣"则是对她命运的一种哀叹,她虽然穿着华丽的宫廷服饰,但却不再拥有过往的荣耀和地位。
"寄声欲问塞南事"这一句诗表达了明妃想要询问边疆之事,但"只有年年鸿雁飞"则是她只能通过传递信息的信鸽来了解外界的情况,感慨万千。"家人万里传消息"和"好在毡城莫相忆"这两句,则是对亲人远隔千里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的生活不再眷恋。
最后一句"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也是一种哲理性的感慨。它指出,无论是失去了爱情还是地位,对于个人而言,都是人生的不幸。而这种不幸,是没有方向和界限的,它遍布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遭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明妃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