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种树时,意使蔽庭日。
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
随时各含花,无心复结实。
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
虽辞昼閒日,永碍初上月。
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
窅然发深心,阴阴乱虫唧。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庭树》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中树木从种植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与周围环境、时间、人事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昔余种树时,意使蔽庭日。”点明了诗人过去亲手栽植树木的情景,希望它们能遮蔽庭院的日光。接着,“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描述了树木长大后,其浓密的树荫覆盖了屋檐,仿佛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小房间。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惊喜和满足。
“随时各含花,无心复结实。”则表现了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开花结果,但诗人并未刻意追求这些成果,体现了他对待自然生长过程的淡泊态度。“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下树木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诗人静静地坐着,与影子相对,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虽辞昼閒日,永碍初上月。”表达了树木虽然在白天为人们提供了阴凉,但在夜晚却阻碍了月亮的升起,这既是对树木生长规律的描述,也是对自然界中事物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哲学思考。“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万物皆有得失,没有绝对的完美或满足,引人深思。
最后,“窅然发深心,阴阴乱虫唧。”以自然界的声音作为收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切感受。整首诗通过对庭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事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与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