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
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物行为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关于杜鹃鸟的礼仪性。在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西川有而东川无杜鹃,以及自己昔日在锦城时的经历,表达了对这种礼节之美的赞赏。诗中的“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和“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展示了杜鹃鸟母爱及礼仪之美,这种自然界中生物的行为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
诗人通过对比“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和“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行为的普遍意义,以及它可能是古代圣贤法则的一部分,值得后世传承。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病痛不能亲自前往拜谒杜鹃,而只能在泪水涟涟中感慨,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也是对自己无法践行这种礼仪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杜鹃鸟行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社会行为之间相互映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