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责子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3-21阅读数:0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形式:古风

翻译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注释

责子:对儿子的责备、批评。被:同“披”,覆盖,下垂。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肌肤:指身体。实:结实。五男儿: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好:喜欢,爱好。纸笔:这里代指学习。二八:即十六岁。故:同“固”,本来,一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匹,字形近于“二”、“八”之合,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觅:寻觅,寻找。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杯中物:指酒。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责子》。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儿女教育的无奈与失望,以及面对现实的坦然态度。

开篇“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直接描绘出诗人的老态龙钟,这是自然衰老的一种写法,也隐含着时光飞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紧接着,“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表明尽管有五个孩子,但他们都对学习没有兴趣,这种描述通过反差手法强调了诗人对子女教育的失望。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这两句具体描写两个儿子的性格和行为。一个因为懒惰而没有成就,另一个虽然有所追求,但不热衷于文学艺术。这是诗人对子女个性的观察,也反映出教育的无力感。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这里的“雍端”应为虚构的名字,用来代指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虽然已经十三岁,但连最基本的数字概念都不了解,凸显了诗人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失望。

最后,“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这句中的“通子”同样是虚构名字,用来指代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虽然只有九岁,却只关心寻找果实(梨和栗)而不关注学业,这种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儿女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尽管孩子们各有特点,但都没有达到诗人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子女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句诗是诗人在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之后,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态度,用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这也体现出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