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汪元思遗诗和意以谢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10-08阅读数:0

宋-陈文蔚

吾道本公平,何尝分彼此。

总只在人心,浑然皆天理。

推原赋予初,所钟均粹美。

贤愚同一辙,所行无意轨。

由其气禀异,于焉有臧否。

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

浊者性天蒙,荡然惟纵弛。

末虽有善恶,反之即其始。

变化在乎人,虽愚必明矣。

日用无馀功,自修惟克己。

近代朱文公,此道赖纲纪。

居尝语学者,虚名以为耻。

必先由博学,然后能约礼。

颜渊躬四勿,鲁参悟一唯。

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经旨。

议论徒纷纭,反躬乖践履。

好恶徇私情,是非随愠喜。

体既杂真妄,用斯殊表里。

要在无间断,善端勤积累。

须臾不可忘,颠沛必如是。

坚持敬一字,方知道在迩。

我辈无他求,直须安汝止。

形式:古风

翻译

我的道路本公正,从未区分你我。关键在于人心,浑然天理自然显现。追溯初始赋予,所钟爱的都是纯粹美好的。无论贤能还是愚笨,遵循的规则并无差别。差异源于各自的气质,评价由此产生。清者洞察一切,如止水般清澈。浊者则被天性蒙蔽,行为放纵无度。结局虽有善恶,但根源都在开始。变化掌握在人手中,即使愚者也能明白。日常生活无需额外努力,修身在于自我约束。近代朱熹强调此道,依赖于法度和纪律。他曾对学者说,虚名应视为羞耻。必须先广泛学习,然后才能遵守礼仪。颜渊谨守四勿,鲁国参悟一以贯之。唉,现代人并非不研究经义。然而讨论纷繁,未能身体力行。喜好和厌恶受私情左右,是非随情绪波动。内心真假混杂,言行表里不一。关键在于不间断地培养善念,积累美德。片刻不能忘记,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如此。始终敬畏一个字,真理就在眼前。我们并无他求,只需安心生活即可。

注释

吾道:我的原则。人心:人的内心。浑然:自然。赋予:给予。粹美:纯粹美好。贤愚:贤能与愚笨。轨:规则。气禀:气质。臧否:评价。清者:明白的人。明:明白。止水:静止的水。浊者:蒙昧的人。荡然:放纵。善恶:善与恶。始:开始。变化:变化。日用:日常生活。克己:自我约束。朱文公:朱熹。纲纪:法度纪律。虚名:虚假的名声。耻:羞耻。博学:广泛学习。约礼:遵守礼仪。颜渊:孔子弟子。四勿:四种不做的行为。鲁参:鲁国参。一唯:始终遵循。今世人:现代人。经旨:经义。议论:讨论。乖践履:违背实践。徇私情:顺从私人情感。愠喜:怒喜。体:内心。真妄:真假。善端:善念。积累:积累。颠沛:困苦。如是:如此。敬:敬畏。迩:近。安汝止:安心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陈文蔚的作品,名为《汪元思遗诗和意以谢》。诗中表达了对公正之道的理解和个人修养的强调。诗人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平等的,不分贵贱,关键在于个人内心的天理。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同样的美好,无论是贤能还是愚钝,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只是由于气质和禀赋的不同,行为表现各异。清者如镜,浊者需自我反省和约束。善恶的变化取决于个人的选择,通过日常的自我修养和克己,可以达到明理的境地。

诗人引用朱熹和颜渊、曾参的事例,倡导博学、约礼和实践的重要性,批评现代社会中人们空谈经义而不注重躬身实践,易受私情和个人情绪影响,导致言行不一。诗人强调,要保持真实与虚假的界限清晰,善念需不断积累,不能片刻忘怀,即使在困顿中也要坚守原则。最后,诗人提出,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敬畏和自律,个人应安心于自己的道路,不求他物。整首诗寓教于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