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学,如冠玉。
平生所性在择友,友此梅花与松竹。
后凋莫问岁寒心,眼中且得无尘俗。
顾兹郁郁在徂徕,瞻彼猗猗在淇澳。
更有江南万玉妃,暗香吹遍湖山曲。
三友地远莫致之,收拾画图归一幅。
竹为君子松大夫,梅则佳人在空谷。
从他坐客寒无毡,只此可以伴幽独。
君不见玄都观里千树桃,尽是人间闲草木。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题于三友图上的作品,描绘了刘文学对梅花、松竹的钟爱,以及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中将刘文学比作美玉,强调他一生注重择友,视梅花、松竹为知己,象征着坚贞不屈和清高品格。诗人赞美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松竹则在淇澳等地展现出葱郁,江南的梅树则如玉妃般美丽,香气四溢。虽然现实中无法将这些好友一一亲近,但画家的画作已将它们凝聚成一幅图,成为刘文学的精神寄托。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宾客可能带来世俗气息,但松竹梅的陪伴足以让刘文学在幽静中独享清雅。最后,诗人以玄都观中的桃花作对比,暗示刘文学的选择高于寻常的花草,他的志趣更接近于君子、大夫和佳人般的高尚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友图,赞美了刘文学的品性,也寓言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