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十空诗六首(其四)如梦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9-17阅读数:0

南北朝-萧纲

秘驾良难辩,司梦并成虚。

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空闻延寿赋,徒劳岐伯书。

潜令六识扰,安能二惑除。

当须耳应满,然后会真如。

形式:古风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之子萧纲所作的《十空诗》系列之一的第四首,名为“如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关系。

首句“秘驾良难辩”,以“秘驾”比喻难以分辨的真实与虚幻,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迷惑与不解。接着,“司梦并成虚”进一步强调梦境的本质是虚幻的,与现实世界形成对比。

“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两句,借用庄子《齐物论》中的典故,通过“周为蝶”(周公梦见自己化身为蝴蝶)和“人作鱼”(庄子梦见自己化身为鱼)的寓言,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界限的模糊认识,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空闻延寿赋,徒劳岐伯书”则引用了汉代扬雄的《法言·学行》中关于长生不老的讨论,以及战国时期的名医岐伯的故事,讽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和医学知识在解决生命本质问题上的局限性。

最后,“潜令六识扰,安能二惑除”指出即使感官和思维(六识)被扰乱,也无法彻底消除对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疑惑。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惑的深切感受。

“当须耳应满,然后会真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解真相的渴望,认为只有通过充分倾听和理解,才能达到对生命本质的真正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